• 如何選擇最佳澆口方案?怎樣的澆口方案才合理?

    2023-05-15 17:38 欄目: 模流知識 查看()

    在做模具設計或者模流分析時,想要選擇一個合理的進膠方案,就好好問問自己以下五大問題。加上運用模流分析軟件的注塑模擬功能,驗證自己的想法,從而一步一步的找到最佳澆口方案.相信大家肯定能找到一個最適合的澆口進膠方案.


    澆口進膠方案選擇的重要性

    做過模具設計,模流分析的朋友都知道,進膠方案的重要性在一副模具當中是首位的,進膠是否合理直接決定著模具是能夠正常生產.


    澆口進膠方案的影響有哪些?

    1.產品的外觀.有外觀要求的位置,則不能在外觀區域設置澆口.

    2.是否能夠實現制動化生產,選擇點進膠.牛角進膠.潛澆口.針點式.針閥式熱嘴進膠

    可以保證自動化生產.但是,從成型方面考慮,這幾種進膠方式,相對來說都會帶來

    較大的壓力損失.

    3.直接關系到產品的充填分布狀況,結合線位置,翹曲情況,注射壓力大小等諸多成型結果.


    那么,如何運用模流分析進行進行澆口方案的優化選擇呢?

    當你在選擇澆口時,問一下自己以下五大問.

    一問:如果澆口在這個位置,是否可以將產品打飽嗎?相關案例:產品短射充填不飽滿

    (確定有無缺膠,模流分析中稱為“短射”)

    二問:如果澆口在這個位置,能否更好的降低射壓?

    (較低的射出壓力會降低產品剪切率與剪切應力)

    三問:澆口位于哪里才不會產生過保壓?讓壓力分布更均勻?

    (壓力不均等,會導致局部應力集中,或者局部密度偏高,導致收縮不均,翹曲變形等成型問題.)

    四問:如果澆口在這個位置,能夠有效保壓嗎?保壓路徑是否可能被阻斷?

    (竟可能從產品膠位厚的區域進膠,因為厚度與凍結時間是成正比的,進膠區域越厚,越有利于保壓.)

    五問:如果澆口在這個位置,是否可以順利排氣?


    常用澆口的設計及優缺點

    常見澆口類型有直接澆口﹑側澆口﹑潛伏式澆口﹑點澆口等多種。設計時應根據產品的不同要求選擇適合的類型.尤其當制品外觀有要求時,要慎重選擇。見圖表

    澆口類型

    優點

    缺點

    適用產品

    直接澆口

    熔融樹脂直接入腔、壓力損失小、保壓補縮作用強.

    去除困難、澆口痕跡明顯、澆口周圍應力大.

    CD門、底殼.

    側澆口

    加工容易、易保證澆口加工精度.

    有澆口痕跡、澆口修改困難.

    CD門、中層、鏡件、按鈕、布網架、手挽、電池門、CD座、裝飾件、面板、蓋板.

    潛伏式澆口

    澆口痕跡不明顯、可自動切斷澆口.

    加工困難、澆口尺寸精度不易保證.

    齒輪、手挽、按鈕(僅指鈕身高度大于15MM的情況).

    點澆口

    開模時自動切斷澆口、澆口周圍殘留應力小、痕跡小、可設置多點澆口.

    壓力損失大、要求較高的注射力.

    底殼、面殼、按鈕(僅指鈕周邊均有骨位的情況)


    直接澆口的設計
    對大型單一型腔制品成型效果好,需注意唧嘴底部與產品之間隔10MM。例如底殼類制品.其尺寸要求如圖:

    模具設計

    側澆口
    側澆口設置於制品分型面處,制品允許有澆口痕跡才可采用,側澆口包括邊緣澆口和搭接澆口,其澆口尺寸
    與制品壁厚﹑大小﹑材料等諸多因素有關,一般規格如圖1-5:

    模具設計

    邊緣澆口與搭接澆口

    模具設計

    同時選擇澆口位置時,應防止制品產生滯留現象,應遠離厚﹑薄交接處,從厚的地方進澆,避免澆口正對柱位、碰穿位,防止型芯因沖擊而變形。


    潛伏式澆口﹕
    潛伏式澆口有潛頂針﹑潛薄片﹑潛產品等幾種.潛水也可以開在前模一側。
    如圖:   α=30~45o   β=15~20o

    模具設計

    潛澆口運用使得產品分型面無澆口疤痕,并且可自動切斷澆口,同時也改善了制品表面因為噴射產生缺陷的可能,應用廣泛。


    點澆口
    點澆口垂直設置於制品表面,其尺寸如圖:

    模具設計

    此澆口方式的優缺點是:1.開模時自動切斷澆口、澆口周圍殘留應力小、痕跡小、可設置多點澆口.2.壓力損失大、要求較高的注射力.


    掃二維碼與項目經理溝通

    我們在微信上24小時期待你的聲音

    業務咨詢/技術咨詢/技術交流/技術建議

    鄭重申明:所展示均為已上市舊產品,已獲得展示授權,我們為客戶嚴守保密信息。
    久久精品亚洲牛